首页
搜索 搜索

曾助力7天猛赚141亿,从万人追捧到被全网唾弃,他究竟干嘛了?

毒舌电影     2023-04-22 12:33:07

家人们!


(资料图)

家人们!

准备好了吗,马上我们就要迎来令人尖叫的:

五一黄金周……

调休。

根据今年的放假安排,五一假期从4月29号到5月3号,另外在4月23号(星期天)和5月6号(星期六)进行补班。

真正让大家做到:

放一天假。

调两天休。

连上六天班。

好了好了先不用哀嚎,换个角度想:你可以连放5天假耶,可以赶赴一场预谋已久的旅行耶,还可以天天打游戏睡到自然醒。

开不开心,高不高兴?

但。

这届靠近多巴胺远离内啡肽的网友,显然已经不再吃延迟满足这一套。

每到放假,最多的呼声就是取消调休。

某公司因为不调休,直接被网友挤到热搜第一,并送上“神仙老板”的赛博锦旗。

在对待黄金周上,大家统统都拿出了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概。

究竟是谁发明了黄金周?

它又是怎样从万人追捧,到被全网唾弃?

从前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现在有一种放假,叫做:

你应该放长假了。

01

简单说,大家越来越反感的原因在于:

“假性放假”。

看上去是休假了,但实际上让人感觉更累了。

看上去给你放了5天假,但实际上的有效假期只有1天。

剩下的4天,都得从你自己本来的休假里出:有2天,本来就是周末休息;另外2天,分别是从前后两个周末挪来的。

就好比一个人非常豪横地,掏着一张大票子就往你手里塞:

“拿去用,送你的5元兰博基尼代金券。”

既然调休今天被这么多人吐槽。

那么当年又是为什么被设计出来的呢?

其实,黄金周也不是没被稀罕过。

这里就得先回顾一下咱们的假期变迁史:

咱们中国人一直以来假期少了。

长假,就更少。

刚建国的时候,全国上下投入到生产建设的热情中。

劳动最光荣,不兴休假,好逸恶劳就是站在了社会建设的对立面。

那时候全年法定假日几天呢?

总共七天。

是的你没看错。

元旦一天,春节三天,“五一”一天,“十一”两天。

更重点的是,实行的是六天工作日,每周单休。

也就是说一整年下来,休息的天数总共是59天。

那时候流行一种说法:“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啥意思呢?

休息的星期天,反而比工作日更累人。

周一到周六都在上班,周天好不容易有时间了,但是这仅有的一天,得葬送在家庭的鸡飞狗跳里。

在那个年代,私人的闲暇空间往往是被极度压缩的。

1959年的电影《今天我休息》。

歌颂了一位警察如何在自己仅有的一天休息日里,如何继续履行公职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以至于连自己的相亲大事也不在乎。

电影里的上海,每一个人都在热火朝天搞生产。

“今天我休息”,但恰恰在拍“休息不了”。

昭示着公共劳动与集体奉献不容置喙的合理性。

至于农民,那就更没有假期一说。

生产队时期,农民要挣工分,每天都得投入到高强度的集体生产中。

特殊年代,春节也可以取消。

1967年,还发出了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根据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决定1967年春节不放假;职工探亲假暂停执行,以后再补。”

在改革开放前,每个中国人的人生活动范围都是被牢牢划定的。

没有证明、介绍信,农民不可以随意进城;人们不能轻易离开居住地;国营工厂就像一个五脏俱全的城镇,工人们的生活劳动全在厂区。

旅游?

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

电视剧《金婚》里,大庄戴上红袖章,参加大串联,才有幸离开了家,去一睹了大好河山。

心痒的佟志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厂里派往外地学习的机会,申请家属陪同,夫妻俩才第一次能因公的名义出去“旅游”。

但两人进城住招待所。

结果还因为过夫妻生活惊动了闹革命的红卫兵,因为文丽有点过于精致貌美,以为他们“搞破鞋”。

那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是完全属于劳动与革命的。

你说外出旅游?

那几乎是异类,是可疑行径。

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人口的自由流动才逐渐放开。

农民可以进城了,北方人可以南下去见识社会变化的最前沿,年轻人可以通过考学来到全新的城市……

1980年,高晓声创作出了轰动一时的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

讲述了一个农民,进城后感受到的心灵暴击。

方方面面的改革开放,将原本闭塞的各个世界打通了。

1990年,央视一档综艺节目开播,立刻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正大综艺》。

这是一档带领大家探访远方世界的节目,也就是最早的 “旅游节目” 。

对彼时的中国人来说,能被允许看见外面的世界了,也开始对远方满怀向往。

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时间呢?

02

直到1995年,中国人才过上了法定双休日的生活,有了现在意义上的周末。

199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怎么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于是,咱们又拥有了两个长假。

“五一”与“十一”黄金周,都是七天。

有了长假,旅游,终于开始进入广大普通人的生活。

久旱逢甘霖。

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创造了141亿元的收入,2000年泰山景区创下了一天接待5万人以上的最高纪录。

“假日经济”这一概念也油然而生,旅游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 1999年电影《没完没了》,反映了当时旅游产业的火热

中国人民有了钱也有了时间。

更多的,是进入新世纪后,对新生活的希望与热情。

就像刚刚离开家到外地读书的大学生,此生第一次脱离了家长的管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时候,两个长假既能刺激经济,又能让大家体验出游的新鲜,全社会都开心,“七天乐”成为流行语。

直到2008年,七年的五一黄金周成为历史,变成3天小长假,给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各增加了一天假期。

不管怎么挪动。

但实际上,除去周末,中国的法定假日总共 11 天。

是的,就只有11天。

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3天。

也就是说,除了春节国庆,本没有所谓的“小长假”。

那些名义上三天、五天的小长假,都是错觉,是你拼凑周末加调休换来的。

由于春节需要回家过年,走亲访友。

一年下来旅游的机会,基本就只剩下“五一”和“十一”。

大家没理由不疯。

过去一到黄金周,旅游景点必被挤爆。

踊跃的出国游,还让外国人领略了什么是中国力量。

去了曼谷、济州岛、卢浮宫,发现到处可以老乡见老乡,分不清是出国游还是国内游。

2013年出了一个国际性流行语叫“中国大妈”。

那几年,中国消费者买遍了全世界,成为很多国家的旅游业支柱。

人太多,也带来了问题。

一些游客把不文明的行为带出去,“到此一游”刻字、随地乱扔垃圾引发不满。

为了不让这些现象有损国家形象,央视呼吁国人要文明旅游。

在那时。

大家还不是嫌调休太累,而是嫌假期太短。

那个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也还不是躺平、996、内卷,而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旅游,是年轻人向往的新新生活方式。

是中老年人,对大半辈子庸碌操劳、生活圈受限的一次补偿。

为了这一重大的仪式感,调休、加班也是在所不惜的。

但是。

相信延迟满足的前提,是看得到希望,而非意识到自己是推巨石的西西弗斯。

而调休的内在逻辑,正是一种延迟满足。

要牺牲当下的放松,去换取来日的快乐。

问题是。

我当下补班的痛苦是肯定的。

但来日放假的快乐,真的会有吗?

03

一则报道。

国家统计局: 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48.7小时。

按照每天法定的八小时工作制算,那妥妥相当于一周工作六天。

如果再来次调休,等于一周上满。

但如此之高强度的工作量,却并没有给年轻人带来他们曾经向往的生活。

比起从前愿意相信未来,年轻打工人更愿意相信当下。

比起长时间、大计划的活动,他们更愿意选择忙碌的缝隙间,碎片化的满足。

通勤的地铁上刷刷短视频,深夜回到家就着泡面追剧,周末宅在家打打游戏。

毕竟在今天,在虚拟空间里比在现实里更容易找到快乐。

就不能有更大的企图心了吗?

问题是,那也代表着 更累,更贵。

就像B站《后浪》里描述的年轻人五彩缤纷的生活:

的确。

比起上个世纪中国人那种高度同一化,强调纪律性的生活,今天的社会给了年轻人各种各样的自由。

以及:

每一种自由后面附带的标价。

回忆一下吧。

有多少个小长假,你是在家里躺过去的?

旅游?

一是没钱。

累死累活一个月就那么点钱,得面对上涨的房租和物价。

出去玩一趟,节假日飞涨的机票车票、住宿费,半个月工资就没了。

二是糟糕的旅游体验。

中国人的假期就那么点,挤到小长假,倾巢而出。

辛辛苦苦出去一趟,不是去看风景的,是去看人的,花钱买罪受。

想想看,刚刚经历了一周六天班,还得用尽全力去扎堆。

只想躺在家里避免死掉。

如果说过去的年轻人,犹如贾樟柯《站台》里对着呼啸的火车奔跑,不在乎铁路通向哪里,总之就是要去到远方。

那么今天的年轻人,就像是交通更便利发达后,反而丧失了出发的冲动。

因为你很容易就买到一张票。

然后来到一个大城市。

然后进一间工厂。

然后发现,这个世界那么大,高楼那么多,游乐园那么热闹,但……

热闹都是别人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黄金周口碑的转变,其实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

并不是大家真的不想旅游了。

过去,新闻上火爆的是境外游。

如今最火的旅游目的地,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四五线城市。

网友们纷纷打卡淄博烧烤,柳州螺蛳粉。

一个过去无人问津的消防栓,这辈子都想不到能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些城市不大,物价不高,适合周末一两天的行程。

此外在大学生中间流行起来的是“特种兵旅游”,一个周末马不停蹄打卡,攻略排满。

哪怕不出门,今天一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仍然是对远方的向往与鼓噪。

短视频上,依旧流行着各种网红景点,旅行Vlog,打卡出片往往是流量密码。

天门山四个跳崖的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以旅行作为生命的终点,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

旅游度假,本质上是一种逃离现实生活的,精神层面的满足。

是在有限和庸常的生活中,创造出一些“生活在远方”的精神寄托。

但遗憾的是,即使有了黄金周的时间。

远方依然遥远。

在互联网上,你太容易在同样一个假期里,目睹世界的参差。

如果一个要普通人付出代价换来的东西,并不能给普通人带来对等的回报。

反倒,它成了平日里压垮打工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长假真的就不值得期待了吗?

这得看对谁来说。

如果调休后,你可以迎来一次期待已久的冲浪、滑雪、浪漫土耳其和风情芭提雅,那当然是值得兴奋的。

但如果,只是在五天假期里,从别人的朋友圈感受以上内容,那么谁又愿意去忍受调休?

就像《寄生虫》里。

同样一场盛大的派对。

女主人容光焕发地宴客,男主人陪孩子玩印第安人游戏。

而在此打工的一家呢,只会因这场盛会变得更加疲惫罢了,母亲要搬桌子,父亲要扮印第安人,家里进了水没衣服可穿,只有靠临时发放的衣服才狼狈地来到现场……

于是,在这气氛最热烈的时刻,电影也骤然炸裂。

就像大家终于发现。

休息,是可以调的。

只不过不是从这一天调到了另一天。

而是从一部分人调到了另一部分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X 关闭

© 2021 华南医疗器械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