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觉醒——亚洲电影为好莱坞带去了什么?_全球快看
“所有这些亮点成就了这部电影在娱乐性、主题性以及实验性上的赞荣。同时,它让人意识到:一场好莱坞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瞬息全宇宙》从票房到奖项大获全胜之际,媒体发出了以上的赞叹。其实从韩国电影《寄生虫》惊艳好莱坞之后,亚洲文化就开始从形式、手法、素材选取乃至观念上不断冲击着好莱坞电影市场上的美式文化审美疲劳——“漫威”逐渐式微,大片只剩续集,亚洲文化或将成为其打开困局的突破口之一。
当然,东方文化如今在好莱坞能“登堂入室”并非一日之寒,在漫长的欧美文化占领高地的时期,亚洲文化始终在竭力打破壁垒,用独到的影像去影响西方世界,而如今,这已成为好莱坞文化自身桎梏下的一线生机。
早期:历史猎奇,视觉体验
让欧美世界通过影像认识东方文化,黑泽明不可不提,这位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大师的导演,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于日本战后废墟之中拍出了以《罗生门》为代表的诸多经典。1950年《罗生门》诞生,凭借神秘的东方美学,深邃的命运哲理,辩证的视角观点,在1951年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并且于1953年参加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提名。
这或许是一次东方文化难得的西方亮相,却应证了西方文明对东方文化的一贯审视——在此后的五十年间,黑泽明的作品多次获得欧美电影界的认可,也影响了部分西方导演的美学,却始终没有办法融入主流文化。
与以猎奇的视角认可日本文化不同,中国电影被欧美“接纳”是通过刺激的视觉体验——功夫。1970年,李小龙将中国功夫通过电影的形式呈现给了广大美国观众,这种因花样招式、极快极强而更具可看性的“暴力美学”一时间风靡全球,不仅在商业层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更是将功夫中极具东方侠义精神的内核,也通过影片实现传播。
可以说李小龙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能突破西方文化壁垒的电影“西进”道路,这便是以功夫、武侠、动作几大元素为核心的中国影片海外输出套路——即便是《瞬息全宇宙》,也有功夫元素的加持,才能进一步促使欧美观众涌进电影院。此后,无论是90年代成龙带着《尖峰时刻》系列入驻好莱坞主流商业市场,还是进入千禧年之后华语大导的凭借《卧虎藏龙》《英雄》等武侠之作打入美国市场,都依靠的是李小龙开启的功夫大门。
但是即便炫技般的功夫已经让欧美动作片争相模仿,甚至香港武术指导还被邀请到美国亲自参与美国商业大片的拍摄指导,但欧美观众仅仅只是被武术所呈现的视觉所吸引,并非真正认可其背后的中华文化,这其实与他们对日本电影的“猎奇”没有实质的差别,就像讲述中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电影《末代皇帝》,虽以史诗、浪漫、神秘为风格呈现故事,俘获了欧美观众,且拿下九项奥斯卡金像奖,但仍旧显示着西方人对东方人自上向下的文化审视。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让东方文化以电影形式融入好莱坞的种种尝试,历经几十年,终究是错付了。
后期:脱离形式,惊喜创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语影片都在思考:如果没有功夫,我们靠什么在好莱坞立足?可以说,在海外电影市场上,中国电影几乎很难有突破——即便中间偶有转机,比如吴宇森、陈凯歌、李安等华语导演前往好莱坞发展,还比如《无间道》的故事被好莱坞买去,搭配顶级配置拍出来,但除了李安最终“破圈成功”,其他作品影响力都稍纵即逝,难以为继。
这种短暂的流星,和宫崎骏的动画片一样。当《千与千寻》带着极具东方人文色彩与强大的想象力进入西方世界时,惊艳了欧美众人,打破了迪士尼与皮克斯的动画垄断,拿下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但是,即便后面二十年,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几次被奥斯卡提名,却还是始终无法与欧美审美融合。独特的东方风格成就了宫崎骏,但也成为宫崎骏始终独立,不能融于欧美影像体系的缘由。
但无疑,创意创新才是东方影像文化入驻欧美电影主流的突破口。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好莱坞的惊悚类型影片一直充斥着东方文化背景与巧思智慧,泰国的《鬼影》、日本的《咒怨》、中国香港的《见鬼》等等被好莱坞逐一翻拍,它们和《无间道》一样,被加工成了典型的好莱坞影片,取其精彩的故事架构,却大多去掉了故事中的东方背景与文化底色。但是至少这侧面证明了,在这一阶段十分依赖于故事架构、形式创新的欧美恐怖片陷入审美疲乏,需要靠吸纳东方惊悚巧思维持其市场占有。
或许正是对亚洲惊悚故事的青睐,后来华裔导演温子仁才得以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好莱坞体系中当之无愧的恐怖大师。这位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澳大利亚籍华裔导演身上,有着明显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特征——他在墨尔本大学主修的专业是中国民族划分,却受着严格的西式教育,拥有成熟的西式思维。如果说温子仁早期执导的惊悚片系列《电锯惊魂》还是经典的美式恐怖,那么在他能主导项目之后的惊悚爆款,都几乎拥有东方惊悚美学的元素。
而近来,韩国影视也开始为欧美影视圈“上课”——无论是横扫欧洲电影节的《寄生虫》,还是获得极高热度与关注的《鱿鱼游戏》,韩国编导们以脱离欧美常规思维的故事架构与剧情设置,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当然,这也是韩国文化布局多年的卓越成果:从当年输出《雪国列车》等优质IP内容,到当下韩国流行文化席卷欧美,《寄生虫》《鱿鱼游戏》在欧美国家备受热捧也不难理解了。
新阶段:主观视角,意识觉醒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寄生虫》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在好莱坞电影陷入不断重复自我的审美疲劳之际,东方电影的光芒足以闪耀世界。不止一家西方媒体认为,这是东方文化觉醒的盛世。
但是,冷静下来,无论是韩国电影人,还是好莱坞电影人,都发现他们无法从《寄生虫》的成功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寄生虫》的大获全胜似乎只有警醒作用,它像激将法一样,不断刺激好莱坞同行自我反省:我们为什么拍不出这样的影片。但是却远水难救近火,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韩国一样,举全国之力在输出文化。换句话说,《寄生虫》是特例,韩国很难复制,欧美也很难借鉴。
就在韩国文化悄悄发力的同时,中国文化却以更融洽的形式在好莱坞获得肯定——如温子仁一样,在好莱坞打拼成长起来的华裔群体开始在欧美体系内,以欧美思维去寻求文化认同。其中,2018年的《摘金奇缘》与2019年的《别告诉她》成为了“见证者”。《摘金奇缘》讲述了一位华裔女孩与富豪男友回亚洲“见父母”的故事,在票房上大获成功,而2019年的《别告诉她》却以“文化差异”为讲述核心获得高关注度。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部影片虽然都是“东方故事”,拍摄上却完全是好莱坞模式,题材内容也是好莱坞最常规的偶像爱情片与家庭伦理片,演员基本也选择的是好莱坞的华人演员。
另一方面,从迪士尼《花木兰》真人版的拍摄,到漫威首个华裔超级英雄故事《尚气与十环传奇》的拍摄,在世界经济格局下,西方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文化,试图通过电影的形式获得东方认同——虽然效果十分不理想,却能看见中国发展成为了好莱坞持续推动亚洲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动力。
而一切的蓄力,似乎都在为《瞬息全宇宙》作准备。这部由华裔导演关家永与美国本土导演丹尼尔·施纳特合作的影片,充斥着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却聚焦亚裔具备的社会性话题:如何重新定义家庭中母亲的意义。在画面风格上则突破了欧美商业片的审美,以充满另类想象力的设定与思维,获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在2023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瞬息全宇宙》横扫好莱坞,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七个重量级奖项,而在此之前它已经在美国主流电影奖项上大获全胜。无疑,对于亟需改变的好莱坞来说,都是东方文化,相比《寄生虫》,《瞬息全宇宙》更具参考性——跳出欧美思维、套路,以亚裔文化作为切口,却仍旧是欧美生产模式。这是东方文化的新的打开方式:利用新奇东方影像去触发好莱坞的东方意识觉醒,以客为主,用“主角”站位实现肯定自我,也只有这样,亚洲文化属性的影片才能在好莱坞产生“量产”的价值。
相信《瞬息全宇宙》带来的旋风还会在好莱坞吹一阵子,未来相似的题材内容会渐渐丰满,甚至完全脱离东方文化的元素——毕竟《瞬息全宇宙》的走红,就是更自由、更大胆、更具想象力造就的。但是由此带来的东方文化的觉醒,以及对好莱坞发展的影响已然定格,在越来越融合的世界时代背景下,“融合”是大势所趋,文化更是如此,而我们最为期待的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每一个人都能感知文化融合带来的惊喜。